搜索

洋泾浜的影响发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7:4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38

至上世纪20年代后,洋泾浜由于污秽不堪被填没,筑成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由于上海经过正规学校训练的英语人才已不少、大批留学生从海外回国,加之懂中文的西人越来越多,“洋泾浜英语”开始式微。所以,郁慕侠在1933年出版的《上海鳞爪》中提及:“外国*都精通沪语,进城游玩和购买东西一概直接交谈,无须舌人,故此业露天通事的人数也就大减特减了。
然而,“洋泾浜英语”在普通市民中仍有影响,如习惯称 一种开在屋顶上的天窗为“老虎窗”(roofwindow),称处世能力为“腔势”(chance),称无正当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游民为“瘪三” (begsay)等。如今,洋泾浜那弯曲的流水和狭窄的桥梁早已无迹可觅,但“洋泾浜”三个字还经常出现于人们的口中,被用来借指不纯粹的外语或方言。 社会在中国学生当中日益盛行的新“洋泾浜”英语,也即“怪味英语”或“怪调英语”,是中国学生在语音层面上出现的在英国英语中夹杂美国音或在美国英语中夹杂英国音的一种不伦不类的英、美语“混血儿”的现象。这种“怪调英语”一般都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行为而出现的;是学生们在中学所学英国英语的基础上,再受日趋流行的美语课本、美籍教师、美语课堂或传播媒介的广泛影响所产生的变味英语。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