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杜牧的作品风格

杜牧的作品风格

时间:2020-07-13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杜牧的作品风格

杜牧(公元803-公元852年),字牧之,他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杜牧这位诗人的作品风格,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品风格 文风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义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风格

时政之作,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抒情小诗,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意境深远。

艺术风格

关于杜牧诗的艺术风格,刘熙载有一个总的概括:“杜樊川诗雄姿英发。”(《艺概·诗概》)刘氏所谓的“雄姿英发”,是与李商隐诗“深情绵邈”的风格相比较而言的,意思是说,杜牧的诗在内容上多表现诗人救国救民的豪情壮志,在艺术形式上注重雄俊之气的宏放畅达与情感的宣泄激越,有一股豪迈俊爽之气。这是从内容与形式的统

一中对杜牧诗的风格所作出的比较准确的评价。一个诗人的艺术风格,是他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相对稳定的综合体。在这个综合体中,始终有一个主调、主旋律,把握住了这个主调、主旋律,也就认识了一个诗人艺术风格的主体。用“雄姿英发”来概括杜牧诗总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是抓住了最主要的特点,这对杜牧的七律诗无疑也是适用的,它是我们认识杜牧七律诗艺术风格的基础。但是,同一个诗人所写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其风格也会在总的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呈现出某种个性差异,这正是诗人在艺术上臻于成熟的标志。杜牧的七律诗,就是以“雄姿英发”的总风格为基调而有时又别具一种特点。

刘克庄云:“牧于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后村诗话》)杨慎也说:“(杜牧)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升庵诗话》)所谓“拗峭”,一方面是指用不依律体常格而加以变化的诗句所造成的'陡直峻拔的气势;另一方面是指在律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与古体诗有某种相似的豪宕雄浑的意境。推原诸家论旨,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杜牧七律诗的艺术风格:以雄姿英发为最主要的特征,有时在律体中又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现出一种劲直峻峭、气力健举的气势,从而更增强了雄浑豪宕的意境。如《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诗人登临览胜,托物抒怀,气含广宇,思接千载。首联由眼前景物兴起六朝兴亡之感,言昔日的衣冠文物,尽成荒草,唯有淡天闲云,今古所同,笔力贯注,大有包举宇内,含盖千古之势。颔颈两联写宛溪一带的山色水声、飞鸟居人、深秋帘幕、落日楼台,一幅壮阔的山川风物秋景图,如现目前。尾联抒登阁遥望五湖所产生的思慕古人的豪情,表现了对功成名就后泛舟太湖的英雄人物范蠡的向往。全诗情景交融,气魄壮伟,沉雄劲健而不失于木质枯直,有韵致而不流于柔弱无力。薛雪《一瓢诗话》说:

“杜牧之晚唐翘楚,名作颇多,……如《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直造老杜门墙,岂特人称小杜而已哉。”其实,这首诗不仅直造老杜门墙,而且登堂入室,得其真髓。

杜牧的生平作品与评价 1、生平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佑的孙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曾多年在地方官署中当幕僚,开成四年(839年)回朝任左补阙、膳部及比部员外郎,后出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他祖父留下的樊川别墅中,因号为“杜樊川”。

2、作品

杜牧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为突出,他的古诗受杜甫影响,多写社会政治题材,如《感怀诗》、《郡斋独酌》等。他还善于用绝句的形式讽咏史事,寄托怀抱,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等。

杜牧的文章在晚唐也自成一家。《阿房宫赋》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篇,它以秦朝的奢逸亡国为戒,给唐代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大和年间任幕僚时,写了《罪言》等重要的论文。他还注重研究军事,曾为古代兵书《孙子》十三篇重新作注,还写了《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军事论文,对唐代兵制的沿革、唐王朝与藩镇斗争的军事形势及有关战例,作了较为透辟的分析。

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有《樊川诗集注》。 3、评价

杜牧继承唐代文学中的优良传统,主张文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他诗歌中的成功之作,实践了这一理论。他愤慨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斥责大官僚将帅的昏懦苟安,反对藩镇拥兵自固,反对吐蕃、回纥统治者的掠夺骚扰。后人把他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李商隐比他小十岁,很欣赏他的为人和诗篇,曾在给他的一首诗中写道:“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份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杜牧的古诗,大都写政治、社会题材,往往豪健跌宕,流丽之中骨气遒劲,这是由他政治上的识见和抱负决定的。近体诗却情致俊爽,风调轻丽。他那些抒怀写景的绝句,创造出富有情韵的深远意境,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尤其是咏史绝句,或再现历史事件的某些情景,寄寓自己的感慨和评价;或以咏叹的语调,融入较多的史论成分。例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等。杜牧的咏史作品中,在晚唐是有代表性的。在艺术上,杜牧诗自称追求“高绝”,不学“奇丽”,不满“习俗”,所谓“不今不古”,正是力图在晚唐肤浅轻靡的诗风之外自具面目。但他的风格不像李贺的奇特,也不似元、白的平易,和李商隐比较也能独树一帜。在散文方面,他绝少抒写闲情逸兴的小品,大多是现实性较强的政论,寓意精警,笔锋犀利,条分缕析,明白晓畅。坚持运用散体,在晚唐四六骈文风行的情况下,捍卫了韩柳古文运动的成果。他还把散文的笔法、句式引进赋里,写出像《阿房宫赋》那样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并带有散文化倾向的新作风的赋,突破六朝、唐初以来赋作骈偶化、声律化的趋势,对宋以后的赋体的新发展有重要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