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的内容包括:轴承的定位和紧固、轴承的配置设计、轴承位置的调节、轴承的润滑与密封、轴承的配合以及轴承的装拆等问题。 <一)支承部分的刚性和同心度:
若座体刚度低,则滚动体受力增大,因此,应适当增加壁厚、采用加强筋,并使轴承座孔同心,减小轴的偏转。
<二)轴承的配置<轴系固定):
支承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对轴系回转零件起支承作用,并承受径向和轴向作用力,保证轴系部件在工作中能正常地传递轴向力以防止轴系发生轴向窜动而改变工作位置。为满足功能要求,必须对滚动轴承支承部件进行轴向固定。 固定的目的:当轴受到外载荷作用时,使轴有正确的位置、防止轴的轴向窜动以及轴受热膨胀后将轴承卡死。
固定方法: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两端游动。 1、双支点单向固定<两端固定):
两个轴承各限制一个不同方向的轴的轴向移动<只固定内、外圈相对的一个侧面)。适用于较短的轴系<跨距≤400)温升不高的场合。为了补偿轴的受热膨胀,装配时应留有一定的轴向间隙。
(a> (b>
图所示为两端固定方法,每个支点的外侧各有一个顶住轴承外圈的轴承盖,它通过螺钉与机座联接,每个轴承盖限制轴系一个方向的轴向位移,合起来就限制了轴的双向位移。轴向力FA的力流路线是通过轴肩、内圈、外圈及轴承盖来实现的。图(a>为采用深沟轴承的结构,只能承受少量的轴向力;图(b>为采用角接触轴承的结构,可承受较大轴向力。这种支承形式属功能集中型,每个轴承均承受径向力、轴向力的复合作用,简化了支承结构。
轴系部件工作时,因为功率损失会使温度升高,轴受热后伸长,从而影响轴承的正常工作。因此支承部件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热膨胀问题。a、预留轴向间隙 对于上图所示的两端固定结构型式,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两支点均被轴承盖固定,当轴受热伸长时,势必会使轴承受到附加载荷作用,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因此,两端固定型式仅适合于工作温升不高且轴较短的场合(跨距L400mm>,还应在轴承外圈与轴承盖之间留出轴向间隙C,以补偿轴的受热伸长。对于图a所示的深沟球轴承,可取C=0.2~0.4 mm,因为间隙较小,图上可不画出。对于图b所示的角接触轴承,热补偿间隙靠轴承内部的游隙保证。 b、设置游动支点 当轴较长(跨距L>400mm>且工作温升较高时,轴的热膨胀量大,预留间隙的方法已不足以补偿轴的伸长量。此时应设置一个游动支点,采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的支承型式,如下图左端均为固定支点,承受双向轴向力;右端为游动支点,只承受径向力,轴受热伸长时可作轴向游动。设计时应注意不要出现多余的或不足的轴向固定。 2.单支点双向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一端支承处轴承内、外圈均固定,限制轴的双向移动,另一端轴承的外圈不固定,轴可作轴向伸缩移动,为防止为防止轴承脱落,游动端轴承内圈两侧应固定。适用于温升较高、热变形较
大的场合。
一端固定、一端游动支承(形式一> 一端固定、一端游动支承(形式二>
对于固定支点,轴向力不大时可采用深沟球轴承,其外圈左右两面均被固定。图中上半部分靠轴承座孔的凸肩固定,这种结构使座孔不能一次镗削完成,影响加工效率和同轴度。轴向力较小时可用孔用弹性挡圈固定外圈,如图中下半部分所示。为了承受向右的轴向力,固定支点的内圈也必须进行轴向固定。对于游动支点,常采用深沟球轴承,径向力大时也可采用圆柱滚子轴承(中下半部分>。选用深沟球轴承时,轴承外圈与轴承盖之间
留有较大间隙,使轴热膨胀时能自由伸长,但其内圈需轴向固定,以防轴承松脱。当游动支点选用圆柱滚子轴承时,因其内、外圈轴向可相对移动,故内、外圈均应轴向固定,以免外圈移动,造成过大错位。 上图中固定支点采用两个角接触轴承(向心角接触或推力角接触轴承>对称布置,分别承受左、右两方向的轴向力,共同承担径向力,适用于轴向载荷较大的场合。为了便于装配调整,固定支点采用了套杯结构,此时,选择游动支点轴承的尺寸时,一般应使轴承外径与套杯外径相等,以利于两轴承座孔的加工。 对于作用力较大的支承,为保证轴承工作能力的充分发挥及有利于轴承的寿命计算,应根据结构设计准则采取任务合理分配的支承形式。如图所示,左端支点由一个深沟球轴
承和两个推力球轴承组成。工作时,两支点的深沟球轴承只需承受径向力,推力球轴承则承受左、右两个方向的轴向力。图中分别显示了轴向力FA向左和向右时的力流路线。这种支承结构功能明确、力流关系清楚,有利于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缺点是结构较复杂、庞大。 3.两端游动支承:
对于一对齿轮轴,因为人字齿轮本身的轴向限位作用,设计时,应保证其中一根轴相对机座有固定的轴向位置,而另一根轴上的两个轴承都必须是游动的,防止齿轮卡死或人字齿的两侧受力不均匀。 图所示为人字齿轮传动,啮合时齿轮的轴向力相互抵消。当大齿轮轴两端固定以后,小齿轮轴的轴向工作位置靠轮齿的形锁合来保证。另外,因为加工误差,齿轮两侧螺旋角不易做到完全一致,为使轮齿受力均匀,啮合传动时,应允许小齿轮轴系能作少量的轴向移动,故此时小齿轮轴系沿轴向不应固定。图中小齿轮轴两端均选用圆柱滚子轴承,这种轴承内、外圈可相互错动,不会限制轴的位移。但为防止轴承因振动而松脱,对这种轴承的内、外圈应分别进行轴向固定,如图内圈靠轴用弹性挡圈固定,外圈则靠孔用弹性挡圈及轴承盖固定。 由上述支承结构可知,对轴系固定就是对滚动轴承进行轴向固定,其方法都是通过内圈与轴的紧固、外圈与座孔的紧固来实现的。 <三)滚动轴承的轴向紧固:
1、滚动轴承内圈的固定方法: 轴承内圈的紧固应根据轴向力的大小选用轴用弹性挡圈、轴端挡圈、圆螺母等(图中a、b、c>,图d为紧定衬套与圆螺母结构,用于光轴上轴向力和转速都不
大的调心轴承。一般来说,当轴系采用两端固定支承型式时,轴承内圈不需采取上述的紧固措施。
(a>轴用弹性档圈 (b>轴端挡圈 (c>圆螺母 (d>紧定衬套
2、滚动轴承外圈的固定方法: 轴承外圈的紧固常采用轴承盖、孔用弹性挡圈、座孔凸肩、止动环等结构措施。
(a>孔用弹性档圈与凸肩(b>止动环 (c>轴承盖
<四)滚动轴承组合的调整
1、轴承游隙的调整 为保证轴承正常运转,通常在轴承内部留有适当的轴向和径向游隙。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回转精度、受载、寿命、效率、噪声等都有很大影响。游隙过大,则轴承的旋转精度降低,噪声增大;游隙过小,则因为轴的热膨胀使轴承受载加大,寿命缩短,效率降低。因
此,轴承组合装配时应根据实际的工作状况适当地调整游隙,并从结构上保证能方便地进行调整。 调整游隙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1>垫片调整 角接触轴承组合,通过增加或减少轴承盖与轴承座间的垫片组的厚度来调整游隙。、深沟球轴承组合的热补偿间隙C也是靠垫片调整。 (2>螺钉调整 用螺钉1和碟形零件3调整轴承游隙,螺母2起锁紧作用。这种方法调整方便,但不能承受大的轴向力。
轴承游隙的调整
(3>圆螺母调整两圆锥滚子轴承反装结构,轴承游隙靠圆螺母调整。但操作不太方便,且螺纹会削弱轴的强度。
2、轴承组合位置的调整 某些传动零件在安装时要求处于准确的轴向工作位置,才能保证正确啮合。所示的圆锥齿轮传动简图,装配时要求两个齿轮的节锥顶点重合,因此,两轴的轴承组合必须保证轴系能作轴向位置的调整。
位置调整简图
图为小锥齿轮轴组合部件,为便于齿轮轴向位置的调整,采用了套杯结构。图a中轴承正装,有两组调整垫片,套杯与轴承座之间的垫片1用来调整锥齿轮的轴向位置,而轴承盖与套杯之间的垫片2是用来调整轴承的游隙。图b轴承是反装,齿轮轴向位置的调整与图a相同,垫片2只起密封作用。 <五)滚动轴承的配合与装配 轴承的配合是指内圈与轴的配合及外圈与座孔的配合,轴承的周向固定是通过配合来保证的。因为滚动轴承是标准件,所以与其他零件配合时,轴承内孔为基准孔,外圈是基准轴,其配合代号不用标注。实际上轴承的孔径和外径都具有公差带较小的负偏差,与一般圆柱体基准孔和基准轴的偏差方向、数值都不相同,所以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比一般圆柱体的同类配合要紧得多。 轴承配合种类的选择应根据转速的高低、载荷的大小、温度的变化等因素来决定。配合过松,会使旋转精度降低,振动加大;配合过紧,可能因为内、外圈过大的弹性变形而影响轴承的正常工作,也会使轴承装拆困难。一般来说,转速高、载荷大、温度变化大的轴承应选紧一些的配合,经常拆卸的轴承应选较松的配合,转动套圈配合应紧一些,游动支点的外圈配合应松一些。与轴承内圈配合的回转轴常采用n6、m6、k5、k6、j5、js6;与不转动的外圈相配合的轴承座孔常采用J6、J7、H7、G7等配合。 因为滚动轴承的配合通常较紧,为便于装配,防止损坏轴承,应采取合理的装配方法保证装配质量,组合设计时也应采取相应措施。 安装轴承时,小轴承可用铜锤轻而均匀地敲击配合套圈装入。大轴承可用压力机压入。尺寸大且配合紧的轴承可将孔件加热膨胀后再进行装配。需注意的是,力应施加在被装配的套圈上,否则会损伤轴承。拆卸轴承时,可采用专用工具,所示,为便于拆卸,轴承的定位轴肩高度应低于内圈高度,其值可查阅轴承样本。 套杯内的轴承装拆时轴向移动的距离较长,通常采用圆锥滚子轴承,其内、外圈分别装配,操作较方便,且套杯内孔非配合部分的直径应稍大些(图>,既利于轴承外圈的装入,又减少了内孔精加工面积。
<六)滚动轴承的预紧 因为轴承内部有一定的游隙,外载荷作用下轴承的滚动体与套圈接触处也会产生弹性变形,所以工作时内、外圈之间会发生相对移动,从而使轴系的支承刚度及旋转精度下降。对于精度要求高的轴系部件(如精密机床的主轴部件>常采用预紧的方法增强轴承的刚度。 预紧是指在安装轴承部件时,采取一定措施,预先对轴承施加一轴向载荷,使轴承内部的游隙消除,并使滚动体和内、外套圈之间产生一定的预变形,处于压紧状态。预紧后的轴承在工作载荷作用时,其内、外圈的轴向及径向的相对移动量比未预紧时小得多,支承刚度和旋转精度得到显著的提高。但预紧量应根据轴承的受载情况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预紧量过大,轴承的磨损和发热量增加,会导致轴承寿命降低。 通常是对成对使用的角接触轴承进行预紧。常用的预紧方法见图。图a正装的圆锥滚子轴承通过夹紧外圈而预紧;图b角接触球轴承反装,在两轴承外圈之间加一金属垫片<其厚度控制预紧量大小)通过圆螺母夹紧内圈使轴承预紧,也可将两轴承相邻的内圈端面磨窄,其效果与外圈加金属垫相同;图c在一对轴承中间装入长度不等的套筒,预紧量由套筒的长度差控制;图d用弹簧预紧,可得到稳定的预紧力。
<七)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1. 润滑的目的润滑可以降低滚动轴承内部的摩擦,减少磨损和发热量;轴承的摩擦发热使轴承升温,油润滑可以到起冷却作用,从而降低轴承的工作温度,延长使用寿命;良好的润滑状态,可
在滚动体与滚道间形成一层使两者隔开的油膜,可以使接触压力减小轴承零件表面覆盖一层润滑剂,可以防止表面氧化生锈。 2.润滑方式的选择轴承常用的润滑方式有油润滑、脂润滑和固体润滑。选哪一类润滑方式,这与轴承的速度有关。选择润滑方式时,可查阅各类润滑方式的dn值界限表。
1.脂润滑:润滑膜强度高,能承受较大的载荷,不易流失,容易密封,一次加脂可以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适用于较低的值。 2.油润滑:在高速高温条件下选用。
转速高时选用粘度低的润滑油;载荷大时选用粘度高的润滑油。 方法:1).油浴润滑:适用于速度不高的场合;
2).滴油润滑:适用于需要定量供应润滑油的场合;
3).飞溅润滑:是闭式齿轮传动装置中的轴承常用的润滑方式; 4).喷油润滑:适用于转速高,载荷大,要求润滑可靠的轴承; 5).油雾润滑:适用于轴承滚动体的线速度很高时。
3.固体润滑:适用于在一些条件下<如高温、真空等),采用脂润滑和油润滑达不到可靠的润滑要求的场合。 <八)滚动轴承的密封 1.密封的目的
阻止灰尘、水、和其它杂物进入轴承,并阻止润滑剂流失。 2.密封装置可分为:非接触式密封和接触式密封。
接触式密封:常用的软材料如毛毡、橡胶、皮革等;减摩性好的硬质材料如石墨、青铜等。 在轴承盖内放置软材料与转动轴直接接触而起密封作用。 1)毡圈密封
(a> (b>
毡圈油封密封皮碗密封密封环密封
如图所示,将矩形剖面的毡圈放在轴承盖上的梯形槽中,与轴直接接触。结构简单,但磨损较大,主要用于v<4~5m/s的脂润滑场合。 2)皮碗密封
如图所示,皮碗放在轴承盖槽中并直接压在轴上,环形螺旋弹簧压在皮碗的唇部用来增强密封效果。唇朝内可防漏油,唇朝外可防尘。安装简便,使用可靠,适用v<10m/s的场合。 3)密封环
密封环用含铬的耐磨铸铁制造时,适用于滑动速度小于100m/s处;用锡青铜制造时,适用于滑动速度为60~80m/s处。 非接触式密封:可避免在接触处的滑动摩擦。
(a> (b>(c>
非接触式密封
这类密封没有与轴直接接触,多用于速度较高的场合。1>油沟式密封 图a所示,在轴与轴承盖的通孔壁间留0.1~0.3mm的窄缝隙,并在轴承盖上车出沟槽,在槽内充满油脂。结构简单,用于v<5~6m/s的场合。 2>迷宫式密封 将旋转和固定的密封零件间的间隙制成迷宫形式,缝隙间填入润滑油脂以加强密封效果。适合于油润滑和脂润滑的场合。 3>组合式密封
在油沟密封区内的轴上装上一个甩油环,当油落在环上时可靠离心力的作用甩掉再导回油箱。在高速时密封效果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