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研究综述
作者:吴锟 罗荣华 刘晓玲 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14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成为我国当前以及后今后一段时间的焦点话题。本文就从利率市场化的概念、相关理论以及发达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与教训入手,从5个方面总结我国学者近几年来的利率市场化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完全展开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基准利率 金融深化 一、引言
201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开始,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大幕正式开启。对于银行来讲,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必然导致利润下降。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其中包括合理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和合理的利率风险结构。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发展中国家逐渐崛起,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引发了经济学家的深层次思考。一些学者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指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现象,提出了金融自由化理论,其中代表性人物是罗纳德·I·麦金农(Ronald I.McKinnon)和爱德华·S·肖(Edward S.Shaw)。在麦金农和肖的引领下,金融自由化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和8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一理论也指导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实践。麦金农在《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控制》(1993)一书中阐述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的顺序,其理论成果构成了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理论依据。麦金农从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不健全和金融发展脆弱性角度出发,针对如何有序放开金融管制提出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对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尽管金融自由化在实践中存在诸多的弊端,但这一理论在金融理论领域的启发性和首创性是具有重要的价值。
发达国家普遍成功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各自的经济发展。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里,一部分国家和地区能够顺利的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另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则成为了改革失败的典型案例。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和任务是相同的,但是其改革的效果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中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着难以把控的矛盾,如果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够顺利解决这些矛盾,将有利于利率市场化的实现,而如果不能顺利解决这些矛盾将可能导致矛盾升级为冲突而最终拖累整体经济发展。张东奎(2012)通过对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从纵向层面深入剖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从横向层面广泛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普遍矛盾。研究发现,东亚经济体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表现出了四个方面的共同点。根据各经济体的环境与政策导向不同,总结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东亚7个经济体中表现出三点差异。通过分析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异同点,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自1986年1月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放开银行间拆借利率的尝试以来,中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已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尽管我国在2013年7月20日开始,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但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关键而非实质性一步,我们距离实现真正的利率市场化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如何稳健的推行利率市场化进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理顺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复杂矛盾还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研究现状 (一)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效果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存款利率之间的关系如何?王国松(2001)、张孝岩,梁琪(2010)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存款利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王国松(2001)还认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面临着财政赤字货币化、商业银行风险水平和投资与消费等的约束。易纲(2009)在回顾我国历次利率调控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利率政策有效性的问题,认为实际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周期。姜再勇,钟正生(2010)使用MS-VAR模型考察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的体制转换特征。从实证的结果认为1978年至2009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管制利率渠道发生了两次体制转换都使得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效应都降低了;1996年1月至2009 年7月期间的第二次体制转换后,同业拆借利率变动对平抑产出和物价波动的效果增强了。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停滞不前的原因分析
王元龙(2001)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之所以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或忧虑:利率市场化造成利率上升、导致通货膨胀;企业对利率市场化承受能力不足;利率市场化可能加剧银行业在存贷款方面的恶性竞争;金融市场还不完善等等。杨俊斌(2010)指出除了以上几点以外,我国还存在的基准利率缺失的问题。而丁军(2013)指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难以有效推进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对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形成了共识,但还有许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利率市场化的确切含义,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二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及路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根据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王元龙(2001)、周素彦(2006)提出了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首先是完善货币市场利率,形成一个可靠的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等)信号,完善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以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导向,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直至完全市场化,并在建立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协调机制的基础上,逐步放开存款利率;扩大再贴现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业务,为中央银行通过基准利率调整同业拆借市场等利率创造条件,最终建立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引导下的市场利率体系。同时指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扩大浮动的范围入手,但在步骤安排上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先外后内,即先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后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是扩大外币利率浮动范围,目前外币贷款利率已经放开,各家商业银行参照中国银行的利率制定;外币存款利率由于受贷款利率国际水平的约束,为了维护金融秩序,中央银行具有协调和指导权;其次,先市场后银行,也就是先放开金融市场利率,然后放开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再次,先贷后存,即先放开贷款利率,然后放开存款利率;第四,先农村后城市,即先放开农村的存贷款利率(农村信用社),后放开城市的存贷款利率;第五,先大后小,即先放开大额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存款利率,因为小额存款多为居民储蓄,涉及面广泛,理应作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最后阶段。而非利息收费,像管理费、提前还款的承诺费等,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就最好取消管制。这样,在慢慢地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我国的利率体系将是统一利率、有限浮动利率和自由浮动利率三个层次并存,不同的金融工具适用不同层次的利率,最终存贷款利率将彻底放开,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曹诚等(2012)以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例,分析了美国在利率市场化路径选择背景、进程、特点以及对金融运行的影响,提出一是要培育合理基准利率,疏通利率传导渠道;二是加强中间业务创新,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三是严控利率风险,建立高效利率管理运行机制。戴宏(2012)指出一个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际上是对这个国家包括货币市场利率的形成机制、本币汇率、证券市场、产权制度、监管制度等整个金融体系的全方位改革。不拘泥于一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和完成的形式,重要的是结合本国的国情来推进该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并确保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通过总结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教训,剖析金融发展理论的局限性,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关注的风险因素,对金融约束理论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现方式进行了探析,为未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战略战术的制定,提出我国应加大力度,优先培育和发展短期国债市场和票据市场,完善金融法制体系,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在制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优先确保对我国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保护。 (四)利率市场化的宏观条件和微观条件
褚思翔,王静(2008)研究发现,要真正有效地实现利率市场化,不仅要将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而且要有相应地条件保障。总结了宏观经济条件的三个定量标准:一是经济运行稳定性定量标准,一国利率市场化的时点应该选择在宏观经济近三年稳定增长,GDP增长率的变异系数在0.6以下、平均通过膨胀率在5%以下;二是资金市场规模与金融深化定量标准,一国实行利率市场化一般应选择在最近五年的真实金融深化率达到60%以上、银行信贷占GDP比重达到80%以上的时点上;三是财政赤字规模的定量标准,在实行利率市场化前应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财政赤字应控制在GDP的3%~5%,并且财政赤字要通过发行国债等非通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方式来弥补,中央银行不应为财政透支。微观条件一是要实行银行体制改革,国有银行民营化,国有银行商业化;二是促使企业建立良好的产权制度,形成合力的资产负债率等。 (五)利率市场化相关问题的建议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后,有的国家遭受了严重的挫折,经受了不同程度金融危机,甚至出现了向利率管制的倒退。泰翰·菲兹罗等(2010)一方面通过模型研究指出放松利率管制可能带来的影响,认为利率市场化会提高资金成本和效率,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会加剧;另一方面通过对一系列案例的研究,认为那些利率市场化改革出现问题的国家,问题不在改革本身,而在于监管。陈晨(2012)通过国际案例研究发现一国利率市场化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明显增加。通过厘清利率市场化诱发金融危机的逻辑机理,分析北欧金融危机等国际案例,发现除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审慎有效的微观监管和成熟的货币市场等条件外,利率市场化成功推进还需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各种宏观政策要有弹性,留有余地,避免顺周期效应;二是市场竞争环境要充分公平,以防范过度竞争;三是利率市场化的配套政策要稳步推进,并防范政策的叠加风险效应。 三、总结
尽管我国在2013年7月20日开始,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但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关键而非实质性一步,我们距离实现真正的利率市场化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如何稳健的推行利率市场化进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理顺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复杂矛盾还面临着艰难的选择。随着混业经营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主流趋势的情况下,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各监管机构的职能界定,如何快速有效的各行其责的同时提高共同的协调监管,这也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
上文通过总结我国学者近几年来对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以及遇到的问题等的分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总之,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我国如何能有效快速实施利率市场化,使之能够匹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一个焦点问题。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肖.1988.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
[2]罗得里克·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罗得里克·麦金农.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控制.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张东奎.2012.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王国松.2001.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经济研究(6)13-20.
[6]张孝岩,梁琪.2010.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效果研究——基于我国农村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6)35-45.
[7]王元龙.200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问题.兰州商学院学报17(2)10-16. [8]杨俊斌.2010.浅谈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难点及对策分析.企业家天地(7)241-241. [9]丁军.201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难以有效推进的根本原因分析.改革与战略(1)49-51. [10]周素彦.2006.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分析.金融教学与研究(5)14-15. [11]褚思翔,王静.2008.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分析.经济研究导刊(19)86-87. [12]易纲.2009.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金融研究(1)1-14. [13]泰翰·菲兹罗等.2010.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比较与借鉴.新金融(10)4-9.
[14]姜再勇,钟正生.2010.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体制转换特征-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考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4)62-77.
[15]戴宏.2012.金融约束理论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现路径.新金融(9)55-58. [16]陈晨. 2012.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危机:诱发机理、国际案例与政策启示.上海金融(7)31-36.
[17]曹诚,王彦东,朱琳. 2012.美国利率市场化路径选择及对我国的启示.西部金融,(12)38-40 .
作者简介:吴锟(1980-),男,江西人,讲师,研究方向:资产配置、家庭金融、货币市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