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5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

2015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

时间:2023-11-18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古诗词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①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②。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③。

注:①嘉佑六年(1061年),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其弟苏辙送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作者遂作此和诗。②据苏辙所注,兄弟二人昔日一同应举,过渑池县寺舍,曾在老僧奉闲的僧房壁上题诗。③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1)诗歌最后两句回忆往昔路过渑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入黄溪闻猿①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江上闻猿 雍裕之②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注:①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②雍裕之: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

(1)请简要赏析《人黄溪闻猿》前两句的艺术特色。

(2)两首诗都写了闻猿后产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首诗的愁思更浓重?请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2)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4.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双调·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 马致远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山过寸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注】①五陵儿:汉朝五座皇帝陵墓。立陵时曾将富家豪族移居陵区,故“五陵儿”借指豪贵子弟。

(1)此曲开头描写西湖的春景与众不同,避开了直接描绘湖光山色的熟路,请加以简析。

(2)请分析“山过寸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南海旅次 曹 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从前两联看,诗人的归思为什么“不易裁”?

(2)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3)请赏析尾联的妙处。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①,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后主,指蜀汉刘禅,因宠信宦官而亡国。蜀民在成都锦官城东建后主祠,西建武侯祠。 (1)从全诗看,“多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试分析首联的表达特色及其在全诗中的作用。

(3)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此诗的颔联:“气象雄伟,笼盖宇宙”,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 (1)诗歌最后两句回忆二人当年赶考时“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的坎坷经历(或答“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表达了作者对二人共同经历的怀念;暗示弟弟,我们曾经经历过不少的坎坷艰难,但我们都战胜了,走过了,如今只须放眼将来,鞭策自己奋发向前(或答“表达了作者面对未来乐观、豁达的情怀”)。

(2)①前两联用比喻说理,诗人把人生比作“飞鸿踏雪泥”,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但鸿飞雪化,很快就了无踪迹;人生也是行无定踪,充满了偶然和未知,就如飞鸿落在雪面上留下的爪迹,你不能凭借这偶尔为之的爪迹,而推断鸿飞何处。(或答:人的一生中不知道有多少个偶然,际遇就像雪泥飞鸿,转瞬间已了无痕迹,难以追寻。)②第三联借事明理,用路过渑池县所看到的人事变化来说明事物的消亡乃自然规律,人生中偶然留下的痕迹也很快不复存在,因此不必过分在意。③运用对比(今昔对比)说理。曾经留宿的渑池寺舍人物已非,诗人以寺舍的今昔变化说明世事变化乃自然之理;兄弟二人的境况也今非昔比,昔日兄弟二人赶考路途的艰辛,与如今二人高中进士、前途光明形成对比,暗含困难终会过去,只须放眼将来,奋发向前之意。

2. (1)①触景生情:作者看到眼前的黄溪小路弯弯曲曲绵延千里,想到了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山中的猿猴声声哀鸣不知来自何处,更勾起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在凄凉,哀婉的氛围中,生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之情。

②视听结合:从视觉上写“溪路”之曲折,从听觉上写“猿鸣”之哀婉,营造了凄凉,哀婉的意境,抒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如果从其他艺术角度答,言之成理也可。) (2)柳诗写的是贬谪之愁,雍诗写的是羁旅之愁。柳诗所写愁思更浓重。诗人被贬永州,听到哀猿啼叫本应“泪沾裳”“肠欲断”,可诗人却说“泪已尽”“肠已断”,无需猿啼就已愁绝,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更能突显诗人极度的惆怅和痛苦。(或答:雍诗所写愁思更浓重。在霜枫冷月的秋夜里,江上一声猿啼就会惊破游子的旅梦,使人断肠,已无需第三声,从而突出诗人极浓的羁旅愁苦)(第二问作答时言之成理即可)

3. (1)《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 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亟盼良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 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 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2)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声音:巧笑,表情和动作:逢迎、笑从双脸生,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

4. (1)作者捕捉人物形象来写,写游人,渲染了一片热闹欢腾的气氛。春天是西湖最宜游赏的季节,游人如织,尤其那些豪贵子弟,骑着高头大马,沐浴着春风昂昂而来,在游人中分外引人注目。

(2)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画出远处一抹青山,正像美人深翠的眉毛:近处如烟的柳丝,正像美人蓬松的头发。“拖”,画出了春风拂面、柳枝斜长的动态。

5. (1)登高望乡,归思难收;客居南海,远寓故乡;家书断绝,音信不通。(2)清晨城头上号角吹响,寒霜消散;城外渐渐消退的潮水中茁漾着月影。营造凄清的氛围,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3)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内心的归思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复一年,被春风唤醒、引发,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难以抑制的乡思。

6. (1)国家遭受外族的入侵;君王任用小人,昏庸无能;诗人自己漂白在外,远离家乡,且空怀济世之心。

(2)繁花触目,却叫人黯然心伤,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登临”二字统领全篇,引出下文所见所感。

(3)赞同。选景上,用远观的视角,选取阔大的意象;选词上,“来”“变”二字化静为动,富有气势;内容安排上,两句分别侧重于空间和时间的变化,显得深广悠远。( 不赞同,言之成理亦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