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公共体育课概述

公共体育课概述

时间:2023-04-27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公共体育课概述

1

前 言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据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年2月20日国务院批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年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1999年6月13日)等文件精神,特别是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七号文件);2012年10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和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53号文件);2014年6月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国办发【2016】27号);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议》“加强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等政策文件的颁布,在学校修订2017版人才培养计划的背景下,开展“继承优良传统,改革发展创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发展思想,推进体育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进程,制定公共体育课教学大纲。

体育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体育课程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体育课程是学校教学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任务的重要途径。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

2

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检查的主要依据。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纲要,是体育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的纲要性的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并明确了体育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2017年6月,在全部教师共同参与下,确定源于基础教育、高于基础教育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基点,紧紧围绕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等四个问题,在注重课程模式、体系、内容、方法和注重学生情感、意识和价值观的同时,更加注重课程教学的细节、教学效果和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经过三稿讨论和专家论证,课程注重以“学生为本”,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握“兴趣”引导和适宜的“强制”,覆盖健康、实效、能力、兴趣、个性和安全六大要素,更好的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第一章 指导思想

体育课程的设置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指导下,将育德、育智、育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注重以“学生为本”,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握“兴趣”引导和适宜的“强制”,覆盖健康、实效、能力、兴趣、个性和安全六大要素,实现“生活的体育、生存的体育、人格的体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根据建构主义、全人教育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以及我国教育发展规划对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创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客观要求,针对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仅重视技能与体能,忽视心理、社会适应能

3

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确定的五大教学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为依据,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与科学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创新性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建立以增强体质与促进心理健康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体育多元化的价值、功能和文化内涵。因此,本教学大纲提出以社会适应、强化心理、提高体能为一体的全新的指导思想,实现从过往只重视“强健体魄”到如今更加强调“健全人格”转变的模式,实现了新时期创新型全人的培养模式,

4

第二章 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一、性质:

高校体育课程是一门以体育文化、知识、技能、技术为载体,以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方法为主线,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体质、培养体育能力和传承体育文化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课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二、目标:

以培养学生创新性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中心,有效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超越自我,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促进运动参与,崇尚生命安全,容纳运动时尚;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融合。

该课程体系与军事体育相结合,兼顾国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基本运动技术,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三、基本任务:

1、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2、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加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观,形成顽强进取,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健全人格。

4、掌握户外运动的应急与急救方法,提高特殊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5

第三章 体育课程的类型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原则,按照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及体育知识技能等方面掌握的水平及对运动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必修普通体育课、必修体育选项课、保健课及体育选修课或俱乐部。新生入学后按自然班,并进行人数适当调整后男、女分班上课,在选项课时部分项目可以安排男女混班上课。

二、大学一年级两个学期开设必修普通体育课,主要是打基础,给新生一个了解与适应的过程。

三、大二年级开始上必修选项体育课,在第一年的基础上,提高专项水平。 四、大三年级、大四年级、研究生开设选修体育课,学生可继续练习自己专项特长,也可选择专项练习。

五、保健体育课,针对病残及特殊情况学生。

六、大四、研究生、留学生中开设选修体育课或俱乐部,并争取在研究生一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通过体育课的形式和手段,让学生在校期间能持续的接受体育教育。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